今天简单介绍一下EMR与ESD的基础知识!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一叶扁舟
1.定义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圈套或电切的技术。方法是利用高频电切技术而进行的,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或作大块组织活检而协助诊断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 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全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再利用特殊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
2.常用器械
EMR常用器械:胃肠镜、针式电刀、圈套器、透明帽、注射针、活检钳、钛夹或和谐夹等。
ESD常用器械:胃肠镜、针式电刀、透明帽、注射针、ESD专用刀(包括ITD刀、TT刀、FLEX刀、HOOK刀)、活检钳、钛夹或和谐夹等。
3.适应症及禁忌症
EMR适应症:(1)直径<2cm粘膜下肿瘤,
(2)无淋巴结转移,浸润度浅的早癌,包括以下:
①食管----直径不超过3cm的m1或m2癌
②胃----粘膜内癌中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癌,直径3cm以下有溃疡糜烂的分化型癌,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癌
③结直肠----m或sm癌
ESD适应症:
食管病变:(1)Barrett食管
(2)早期食管癌:局限在粘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下层早期食管癌;
(3)食管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
(4)食管良性肿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头状瘤等
胃病变: (1)早期胃癌 ①肿瘤直径 ≤2cm,无合并 存在溃疡的未分化型粘膜内癌;②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③肿瘤直径≤3cm,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④肿瘤直径≤3cm
(2)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
(3)良性肿瘤 包括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
肠道病变:
(1)巨大平坦息肉 直径﹤2cm的息肉采用EMR,直径﹥2cm的平坦息肉建议采用ESD治疗,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
(2)粘膜下肿瘤 来源于粘膜肌层或位于粘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不主张勉强剥离。
(3)类癌 尚未累及肌层的直径<2cm类癌,其中包括直肠的类癌。
EMR及ESD禁忌症:
(1)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
(2)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并有出血倾向者;
(3)。病变抬举症阴性,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
(4) 超声内镜提示癌已侵润粘膜下2/3以上者。
4.EMR术式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
5.ESD术式
总结:内镜下治疗优点: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脏器功能损害并且患者耐受;EMR术缺点在于受内镜下可切除组织大小的限制(<2cm),如>2cm,需选择分块切除,切除组织边缘处理不完整,术后病理不准确。而ESD扩大了内镜下切除的适应症,创伤小,可以一次多部位,或多次治疗,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有效手段,但也有可能切除组织边缘处理不完整,需追加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