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显微镜物镜设计为与标准厚度为 0.17 mm、折射率为 1.515 的盖玻片一起使用,当物镜数值孔径为 0.4 或更小时,这是令人满意的。然而,当使用高数值孔径干物镜(数值孔径为 0.8 或更大)时,仅几微米的盖板玻璃厚度变化会由于像差而导致显着的图像质量下降,并且随着盖板玻璃厚度的增加而恶化。为了补偿这种误差,校正程度更高的物镜配备了校正环,以便调整中央透镜组的位置,以配合盖玻片厚度的波动。此交互式程序探讨了如何调整校正项圈以实现最佳图像质量。
本程序使用出现在显微镜图像窗口中的随机选择的样本和位于图像窗口右侧的校正项圈物镜的剖视图进行初始化。此外,在初始化时,程序会自动为在显微镜图像窗口中查看的样本选择随机的玻璃盖板厚度。为了操作本程序,请使用校正环滑块(请注意,物镜中的可移动镜头组也由该滑块平移)将此值调整为大约 0.17,或标准盖板玻璃厚度。接下来,使用显微镜焦点滑块以获得尽可能清晰的图像样本。根据预先选择的盖板玻璃厚度(由程序确定),当滑块向右或向左移动时,样本图像可能会降低或变得更清晰。继续使用校正环和显微镜聚焦滑块来改善样品的图像。本程序中的盖玻片校正涵盖了从 0.10 到 0.25 mm的厚度变化。
盖板玻璃的标准厚度为 0.17 mm(170 um),称为 1½ 号盖板玻璃。不幸的是,并非所有 1½ 盖玻片都按照这种紧密公差制造,并且许多样品在它们和盖玻片之间具有折射率变化很大的介质。可以通过调整显微镜的机械管长度或使用专门的校正环来补偿盖玻片厚度改变物镜筒内关键透镜元件之间的间距。校正环经过调整以补偿这些细微的差异并确保最佳的客观性能。正确应用带校正项圈的物镜要求显微镜师有经验和足够警觉,以使用适当的图像标准重新设置项圈。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调整校正环的过程中,焦点可能会发生偏移并且图像可能会漂移。使用下面列出的步骤对物镜的校正环进行小的增量调整,同时观察样品图像的变化。
定位校正环,使物镜筒上的指示标记与雕刻在轴环外壳上的 0.17 mm刻度线重合。
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上,并将显微镜聚焦在一个小样品特征上。
非常轻微地旋转校正环并重新聚焦物镜以确定图像是改善还是退化。由于大多数样品制备受到过厚的盖玻片/介质夹层的影响,因此首先尝试更大的补偿值 (0.18-0.23) 开始旋转实验。
重复上一步以确定当校正环朝单个方向转动时图像是改善还是降低。
如果图像质量下降,请按照相同的步骤向相反方向(朝较低值)旋转校正环,以找到提供最佳分辨率和对比度的位置。
当工程师设计高数值孔径干式物镜时,他们在计算中包括位于前透镜和盖板玻璃之间的介质的光学特性和厚度,以满足光学校正的消球差和正弦条件。打算使用油作为成像介质的物镜被视为介质是前镜头的延伸,并相应地进行校正。非浸没式物镜在前透镜和盖玻片之间使用空气,盖玻片厚度和色散特性的微小变化可能成为色差、球面像差和彗形像差的来源。设计用于对浸入甘油或水中的样品进行成像的物镜也会出现此问题。使用带有校正环的物镜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仔细的注意。